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今日來港訪問六天,相信會帶來中央的訊息,為日後本港發展指明方向。夏寶龍行前表示,要大興調查研究,解決港澳的新情況、新問題。香港的新舊問題真是數之不盡,城市各方面不僅被競爭對手新加坡遠遠抛離,甚至一河之隔深圳,不論是城市基礎,科技建設等,深圳真是一曰千里,有後來居上之勢。

香港除了金融業一枝獨秀,難道以地產發展自豪,寸金尺土,市民居住面積愈來愈細,而劏房愈來愈多,多年來歷屆政府在住屋方面,建設遠遠未能满足市民需求。最近跟隨何君堯議員到長沙参觀遠大集團,它們利用新科技新建材,可以在十日内建起十四層高新型美奐住宅,主管房屋政策的政府部門發展局及房屋局局長只派出低層政治助理應酬一下,毫無興趣了解這些新科技房屋建設,請問政府又怎能解决房屋問題呢?

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多年來均是如此,一般市民在公立醫院要輪候6至8小時,才見到醫生和取药,而富豪級如李兆基可以擁有醫院,或在貴族式醫院獲得非常週到服務,中產家庭成員,如任職大型跨國集團或金融業,有醫療補助,方可以到昂貴私家醫院或私家診所求診。我對香港醫療問題和發展前景,不抱太大希望,因為這須要大力改革員工工積金制度,要僱主及僱員均須同意設立醫療保障金,讓僱員在退休後仍有足夠金錢保障健康,政府可向新加坡借鏡學習。

而近年來醫護人員大量流失,要完全瀰補短缺人手,談何容易,所以我對香港僵化公立醫療系统,持悲觀態度。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公布2023年智慧城市指數報告,香港在全球141個城市中排第19位,較2018年的第33位大幅上升,但香港與全球名列前茅的蘇黎世、奧斯陸、堪培拉等西方城市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就算在亞洲區,香港排名亦落後於新加坡、阿布扎比、迪拜以及首爾等城市。智慧城市的基礎是大數據,開放數據可便利市民生活及促進公共事務,但香港在數據管理、運用、立法等方面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香港為何不肯借鏡大陸經驗,加快大數據發展。

至於教育方面,回歸以來一直是重災區,至今仍未清理黄絲教師教授,教育局花巨款資助教師和學生去大陸考察,如果没有KPI考核,這些考察團隨時淪為吃喝玩樂團。要令學生對中國歷史和國情認識,和建立民族身份認同感,必須從語文開始。以往香港教育一向重英輕中,至今如此,為何全港推行普通話(國語)這麽難,而香港很多國際學校,早已普英並重,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只列舉較為重要難題,因為如要將香港問題一一列出,和提出解决方案,絕非我這一個小市民可以勝任。香港是一本難懂難明的書,過往官員都是報喜不報憂,希望夏寶龍此次訪港,能夠明查暗訪,真正可以聆聽到基層市民心聲和苦况,而香港的高官,人大政協及立法議員,應該如實反映民情民怨民困,則是功德無量。

(2023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