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神舟十四號於今年6月5日早上升空後,我便經常留意中國3名太空人在太空船的活動情況,3名太空人將在太空站「出差」半年,期間逐步完成太空站的建設工作。三名飛行任務團隊由陳冬、劉洋和蔡旭哲組成,陳冬為指揮官,預計年底將與神舟十五號的3名太空人交接,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在軌「換更」。

他們三人會於太空工作生活6個月,期間將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為基本構型的天宮空間站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他們將經歷9種空間站的構型,和經歷5次交會對接、3次分離撤離、2次轉位實驗、2至3次出艙,亦會進行太空實驗,預計12月返回地球。

由於對神舟十四號的關注,令我再搜集多些中國航天發展史,但資料實在太多,無法在這篇短文詳細發登載,只能摘要說些重點給大家参攷。

1970年4月24日,是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時間已流逝52年。2022年2月發布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1年)》,2021年全球共實施146次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共執行55次發射任務,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發射航天器總質量再創新高,達到191.19噸,同比增長85.5%。

2022年,中國航天也很忙。據環球時報報道,國家航天局透露2022年計劃安排發射任務60余次,中國空間站將完成在軌建造,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測重大任務正式啟動工程研制,中國航天強國建設全面開啟新征程。而就在二月底,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搭載著22顆商業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創造了我國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

中國擁有四大衛星發射基地,分別為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58年),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70年),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1967年),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始建於2009年)。此外中國東方航天港(母港位於煙台海陽),用於海上衛星發射(屬於海上衛星發射平台),上述這些資料,大家都可以上網自行求証。

而中國自行研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和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NASS)和歐盟伽利略定位系統(Galileo)為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核心供應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起關鍵作用。

很可惜,正當歐美等國對中國航天迅速發展恨到「流口水」,香港又有多少市民會如筆者般留心?請大家要知道,美國及西方國家對中國航天事業不僅沒有絲毫扶助,甚至是對中國封鎖關鍵技術和知識,可以自豪地說,中國今日的航天事業,如昔日中國發明「原子彈」般,完全是自主研發創造出來,箇中艱難險阻是不足為外人道。

這是足以令港人分享到國家航天成就的喜悦訊息,可增加港人自豪感和國民身份認同感,以及增強港人對香港凝聚力,請港府高層多加注意和善用此資訊。例如攝制一套航天特輯,以生動活潑方式介紹中國航天發展史和今日輝煌成就,然後在中小學及大學輪流播放,相信其效果遠勝於八股式僵化「愛港愛國思想教育」。

(2022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