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波疫情衝擊下,經濟發展受到沉重打擊,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更加受到重創,即使具相當規模叙福樓集團亦宣布,該集團所有分店將於27日為最後一天營業並作暫停營業準備,2月28日起暫停營業,可想而知,其他街頭巷尾小店經營更加辛苦。

政府建議盡速立法,禁止業主就指定行業欠租的租戶,採取終止租約及相關法律行動,為期3個月,指定行業範圍除了幼兒中心、補習學校、洗衣店等17類「防疫抗疫基金」載列的處所外,也包括零售店舖、興趣班等受疫情重創的行業。

法例列明,業主的租金收入如受影響,令與該物業相關的借貸未能如期還款,期內業主也可暫緩向銀行還款。另外,如有長者以個人名義持有單個商舖收租且賴以為生,政府將提供最多相等於3個月租金的墊支安排,上限10萬元。

預算案提出的「緩追租」,目的是要穩住香港經濟的動力,和有最多半年的期限。老實講,對大地產集團而言,不收三個月租金根本是「濕濕碎」,因為租户到期時仍須交付全額租金,例如原先每月繳交三萬元租金,但延交後要一次交付九萬元租金,豈非更加吃力,緩交租並非不需交租。

如若是小店或小寫字樓業主,他們或是靠收租維持生計,或是靠收租去繳付供樓款項,政府只提供最多相等於3個月租金的墊支安排和上限10萬元,請問租户到時仍未交租,是否要對簿公堂,打官司費用又誰來負擔,以及誰來協調和仲裁?尤其是一些長者業主,他們要花很大氣力去經過冗長手續和申請過程,又有誰可憐。

預算案提出的「緩追租」只是將波交給業主,政府能保證三個月至半年,經濟就可起死回生?困難的業主和租户就可以翻生得救?這完全是高官憑空想像。因為疫情就如戰爭般,一場洗劫會弄至百業蕭條,要恢復元氣至正常情况,至少要「疫情清零」後一年,香港經濟才能逐漸回復正常運作。

這個「緩追租」根本是”死橋”,政府為何不想方設法直接去救助租户和失業者,而非製造業主和租户間矛盾和衝突,和留下手尾又加重公務員行政負擔。只有盡快截斷疫情擴散,利用行政的獎賞及懲罰機制,令市民全力配合在短期間做到「疫情清零」,這才是上策。

另外,我強烈呼籲政府派發一萬元「消費券」,不應派給已移民英美澳加的港人,他們可能正幸災樂禍觀看港人艱難奮戰疫情的苦况。因為1萬元乘10萬名移民(估計數字)就高達10億元,這並非是小數目。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唯有同舟共濟,才能渡過這場前所未見的危機和疫情,只有留在香港共渡時艱,齊心抗疫的市民才值得獲發消費券。請廣傳此文,作為民意調查吧。

(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