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悅漢兄是新聞界的前輩,他多年前任職新加坡《聯合早報》的高層,後來又縱橫商海多年,是一位跨界的高手。他在退休之後,仍然筆耕不斷,時刻都在研究時局的發展。對於香港自香港修例風波以來出現的亂象,他痛心疾首,不忍看到「東方之珠」淪為暴亂之都,遂拍案而起,在網裡網外口誅筆伐,劍指那些別有用心的勢力,引起強烈的共鳴。
  他立論要點是從民間立場出發,抗擊那些不斷妖魔化中國的論述,為「中國人」三字辯護。冷戰期間在香港成長的他,熟悉香港社會多元化的特色,無論是什麼派別,都有強烈的中國人認同。但近年興起的分離主義逆流,背叛了中國歷史與文化,更背叛了海內外中國人的感情。他挺身而出,指出其中的謬誤之處,也觸動那些邪魔外道的痛處。
  這也是一場文字的戰鬥,謝悅漢在逆襲「反中亂港」的前線上,衝鋒陷陣,揭開那些言論怪獸看似炫目的外衣,暴露他們與外國勢力勾結的真面目。他成為文字抗擊暴亂的先鋒,不懼語言的槍林彈雨,瞄準那些妖言惑眾的「輿論領袖」,予以迎頭痛擊。
  他的筆尖也像那位純真的孩子,發現「皇帝的新衣」,指出香港司法界、教育界與媒體界被港獨勢力滲透的殘酷事實。他們毒害了香港新一代的心靈,使之成為暴亂的「炮灰」。因而,要重建香港,就必須要收復這些領域的失地,正本清源,才能「救救孩子們」,才能挽狂瀾於既倒。
  而更關鍵的是特區政府的公務員系統,也出現害群之馬,掀起吃裡扒外的歪風,對於明顯違法的行為,不但不嚴加譴責,還曲予維護,或是採取「烏賊戰術」,亂以他語,混淆視聽,成為國際笑柄。
  他閱歷廣,也經常周遊諸國,熟悉國際規範的例子,順手拈來,反駁香港那些「黃絲」的歪論。他將香港的暴亂,放在國際化的視野來檢驗,就發現泛民與港獨勢力的「雙重標準」,禁不起嚴格的分析。
  由於他曾經在新加坡工作與生活的經驗,更使得他體會「良好治理」(Good Governance)的重要性。要解決香港的嚴峻社會矛盾,就必須借鑒新加坡當局處理房屋問題的智慧,讓居者有其屋,不要讓高房價成為社會撕裂的罪魁禍首。
  大破也要大立,他也表揚那些與暴亂勢力對抗的勇士們,包括被「污名化」的香港警隊。沒有這支專業的隊伍,香港就會被汽油彈和「攬炒」所摧毀。尤其「一哥」鄧炳強上台後,決策明快,劍及履及,堵住暴亂的逆流,贏得廣大香港市民的掌聲。
  謝悅漢文字的彈藥,其實來自市民的支持。他文章在網上的點擊率越來越高,反映民心對於文字抗暴的廣大需求,期盼有力的論述,發揮太史公的春秋筆法,筆則筆、削則削,讓香港動亂的烏雲終可飄去,還香港人一個亮麗的天空。

邱立本
香港《亞洲週刊》總編輯